Hello👋, Reader,我是陳璿丞醫師,這一周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,
生產力的魔咒
過去的研究已證明,以下六大工作區域所帶來的壓力,會逐步推我們走向過勞的門檻。一旦其中某幾個過勞因素失控,就可能讓我們陷入恐慌的惡性循環。影響你的因素,可能不只存在於一個面向。 首先,工作量即我們的行程表所承載的工作能量。
建議透過冥想實踐,協助我們提升專注力,並有效管理工作量。
過勞的第二個來源是控制感的缺失。研究顯示,我們越能掌握自己的工作,我們的工作滿意度和績效就會越好,壓力也因此降低。“控制感的缺乏”的情況常見。
報酬不足則是第三個壓力源,這並不僅指金錢,也包含對我們付出的肯定以及工作的意義。
社群環境是第四個壓力源,透過正向的社交活動,如與朋友和家人的相聚,可以有效降低這部分的壓力。
公平感是第五個壓力源,我們應在工作場所尋求公平的待遇與尊重,這將有助於減少壓力。
最後,與我們價值觀相悖的工作情況,也是一個重要的壓力源。當我們的工作與我們的價值觀不相符,我們將感到壓力。
我們的成就思維來自於我們對於「更多」的無止盡追求。我們必須問問自己,「更多」是否真的是衡量生活品質的正確指標?或許,適當地做減法,反而能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。
多巴胺確實能讓人感到興奮。然而,如果你發現你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追求多巴胺的刺激,或許你該試試「多巴胺斷食」。這意味著你需要戒掉所有為了提升體內多巴胺濃度而做的事情,例如:丟掉所有的酒,停止叫外賣,避免暴飲暴食等等。
我們能選擇遠離那些讓我們容易對多巴胺上瘾的刺激性習慣,並藉由數位斷食以及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,將這些不再對我們有益的神經路徑抹除。同時,我們應該適度地進行運動,這不僅能增進我們的健康,也能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。 透過冥想和運動,我們可以提升我們的專注力和生產力。透過品味生活中的每一刻,我們可以更好地欣賞我們所擁有的事物,並感激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。同時,透過與他人建立連結,我們可以降低焦慮並增強我們的社交能力。
生活中的「減法」是關鍵。透過減少無益的事物,我們可以更好地專注於對我們有益的事物,從而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,並有效地降低我們的壓力。
本周Podcast🎧內容重點
- 作者恐慌的經驗談(02:00)
- 想要增加生產力:花時間去運動(04:00)
- 活在當下,如何運用冥想(08:00)
- 慢性壓力的累積(10:00)
- 強化專注力(13:00)
- 多巴胺斷食法(14:00)
- 增加實體社交
- 善用待辦清單(20:00)
- 做好減法人生
提到的書
相關集數
- 學會調控你的多巴胺,讓你更有活力
-
冥想相關
- 矽谷天使投資人的懶人冥想法
- Naval 冥想臉書社團
- EP 67 | 冥想遊戲,一起來玩吧!
- 專注力相關
本周短句
人生就像泡冷水澡一樣,一開始覺得害怕、覺得不舒服、光是用想的就很難受。但實際上慢慢讓冷水適應之後,你會覺得:「其實也還好啊」。人生的很多苦難都是這樣,你越是在外頭覺得害怕、不肯踏進冷水池,你越是痛苦。練習和生活的苦難相處,它們其實沒那麼苦
https://twitter.com/soanseng/status/1694158536182530518?s=20
陳璿丞醫師
🧑🏻💻 析心事務所網站
📰 訂閱電子報
🎙 Podcast
📺 Youtube 頻道